因焦虑或悲伤而进食与心脏损伤有关
根据今天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不仅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吃对心脏健康也很重要。研究发现,情绪化进食与心血管问题有关,而压力促成了这种关系。
“情绪化的进食者吃东西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大脑而不是他们的胃,”研究作者、临床研究中心 (CIC-P) 协调员和法国南锡大学医院的心脏病专家 Nicolas Girerd 教授说。“正念饮食可以帮助改掉这个习惯。这意味着抽出时间单独或与他人一起吃饭,活在当下并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被手机或电视分心。”
CIC-P 的营养流行病学家、主要作者 Sandra Wagner 博士说:“压力可能是因感觉而不是饥饿而进食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情绪化进食者较少意识到饥饿和饱腹感,但正念饮食会引起对这些身体感觉的关注。身体活动——散步或更剧烈的运动——是避免情绪化进食的另一种方法,因为它可以缓解压力并提供替代活动. 每天只需 10 分钟的冥想或呼吸练习也可以帮助恢复精神和减轻压力。总而言之,使用三个 Ms 来戒除情绪化饮食的习惯:运动、冥想和正念饮食。
13 年后,这是第一项评估健康个体饮食行为与心血管损伤之间关联的研究。该研究包括 STANISLAS 队列的 1,109 名参与者,该队列在 1993 年至 1995 年间招募了法国东北部洛林地区的父母和青少年。情绪性进食,即对悲伤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做出反应的暴饮暴食的倾向,使用评估荷兰饮食行为问卷。
心血管损伤的测量包括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舒张功能障碍,它们分别表示动脉和心脏的僵硬。根据之前的研究,脉搏波速度的增加,意味着动脉变硬,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舒张功能障碍,即心脏在收缩后放松不足,与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大相关。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饮食行为测量与心血管损伤的中位年龄差异、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身体活动和其他测量指标后,分析了情绪化饮食与心血管损伤之间的关联。饮食行为,以及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在 916 名成年人中,进行饮食行为测量时的中位年龄为 44.7 岁,近一半 (49.7%) 为女性。测量饮食行为和心血管损害之间的中位时间为 13.4 年。情绪化进食与更高的脉搏波速度(更硬的动脉)和舒张功能障碍(更硬的心脏)风险增加 38% 有关。
作者进行了调解分析,以探索这些关联的潜在解释。他们发现,压力水平解释了 32% 的情绪化饮食与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奖励系统可能特别涉及情绪化进食,进食可以减少焦虑,吃舒适的食物可能会减弱对急性压力的反应,”该论文指出。
能量摄入不是任何关联的中介。Girerd 教授解释说:“我们可能认为情绪化进食者会食用高热量食物,这反过来会导致心血管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一种解释是我们测量了平均卡路里摄入量,情绪化进食者可能会在压力大和压力大时暴饮暴食。然后在其他时间少吃。与稳定的食物摄入量相比,这种悠悠球模式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得出结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努力应该在营养成分之上解决饮食行为问题。瓦格纳博士说:“解决情绪化进食的技术已经用于帮助肥胖者。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策略应该扩展到所有情绪化进食者,无论体重如何,以阻止以后生活中的 心血管损伤。”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