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百科 >正文

侏罗纪类鸟恐龙有很长的下后肢

摘要 古生物学家从中国发现的部分骨骼化石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鸟类(现代鸟类和类鸟恐龙的成员)。这种恐龙表现出一系列不寻常的形态特征,与其他早期...

古生物学家从中国发现的部分骨骼化石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鸟类(现代鸟类和类鸟恐龙的成员)。这种恐龙表现出一系列不寻常的形态特征,与其他早期鸟类以及伤齿龙科和驰龙科恐龙共有。

“我们对鸟亚科最早的进化史的理解受到侏罗纪时期化石多样性的限制,该亚鸟亚科是最具包容性的分支,包含所有现代鸟类,但不包括恐爪龙或伤齿龙,当时鸟亚目从兽脚亚目主线中分化出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王敏博士及其同事说。

“具体来说,除了中国东北的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距今166-1.59亿年前)和德国稍年轻的索恩霍芬石灰岩之外,很少有地方报道过鸟类,距离最古老的索伦霍芬石灰岩大约有3000万年的差距。白垩纪鸟类的已知记录。”

“最早的分化鸟类是破译鸟类特征形态的进化起源的关键,这种形态促成了它们在白垩纪的首次全球范围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鸟类干系日益复杂的进化历史。”

新发现的禽鸟物种大约在 1.5 亿年前(侏罗纪晚期)在我们的星球上漫游。

它被称为福建猎龙,可能是侏罗纪鸟类中已知最年轻的成员。

研究人员表示:“福建猎龙是一种雉鸡大小的鸟类,其下后肢(胫骨)长度是大腿(股骨)的两倍,这是非鸟类恐龙以前未知的情况。”

“这一发现与其他早期鸟类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认为后者本质上更喜欢树栖和空中飞行。”

据研究小组介绍,福建猎龙生活在类似沼泽的环境中,是一种高速奔跑的动物或一种长腿涉水的动物。

王博士说:“我们的比较分析表明,身体规划的显着变化沿着早期鸟类线发生,这主要是由前肢驱动的,最终形成了典型的鸟类肢体比例。”

“然而,福建猎龙是一个奇怪的物种,它偏离了这条主要轨迹,并进化出了奇怪的后肢结构。”

福建猎龙的部分骨架出土于中国福建省政和县。

这只恐龙是新发现的郑和动物群的一部分,郑和动物群是一个多样化的脊椎动物化石集合,以水生和半水生物种为主,包括海龟和射线鳍鱼,这表明沼泽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博士说:“非凡的多样性、独特的脊椎动物组成和古环境强烈表明,这个地方记录了一个陆生动物群,我们将其命名为郑和动物群。” 。

关于该发现的论文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