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氯胺酮会改变新皮质中的神经元活动
人类有时会经历解离状态,即他们感到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世界脱节的时刻。虽然这些状态与许多精神疾病有关,但也可能因摄入某些合法和非法药物而引发。
最著名的解离诱导药物之一是氯胺酮,这是一种常用于镇静患者或减轻医疗程序引起的疼痛的麻醉剂。近年来,氯胺酮也被发现对某些抑郁症病例具有潜在价值的治疗方法。
虽然有几项研究调查了这种强麻醉剂的治疗效果,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产生的解离状态背后的细胞和神经元机制知之甚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可能会阐明这些迄今为止难以捉摸的过程。
“作为麻醉师,我们经常使用氯胺酮,因为它在手术过程中具有可靠的麻醉特性,”进行该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 Joseph Cichon 医学博士告诉 Medical Xpress。“这些患者在从麻醉中醒来时,经常会出现幻觉,例如感觉自己不在自己的身体里。从精神病学家对氯胺酮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知道较低剂量的氯胺酮也已成功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相关的精神疾病。”
过去的研究表明,服用氯胺酮后出现解离状态和幻觉的患者可能更有可能获得其抗抑郁益处。Cichon 及其同事最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了解支持氯胺酮诱导的解离状态的神经元活动和机制。
“关于氯胺酮的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虽然药物在注射后仅在系统中停留约一个小时,但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可持续长达两周,”参与该研究的另一位研究员 Alex Proekt MD Ph.D. ,告诉 MedicalXpress。
“这种长期影响被认为是由于单剂量氯胺酮后通过知之甚少的机制引起的突触可塑性。如果我们了解氯胺酮引起的神经元活动急性变化的性质,我们就有可能开始理解为什么氯胺酮和其他已知会改变感官知觉的药物似乎会在大脑 中引起持久的突触可塑性。”
为了研究氯胺酮引起的解离状态背后的机制,Cichon 和他的同事在老鼠身上进行了一项实验。具体来说,他们给小鼠注射了预计会产生解离状态的氯胺酮,然后他们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大脑活动。这是一种成像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在几分钟或几天内连续观察活体动物大脑中相同的单个细胞或神经元。
“为了成像神经元活动,我们在特定细胞类型中表达了一种叫做 GCaMP6 的荧光钙传感器,”Cichon 解释说。“这种蛋白质根据神经元中的钙浓度改变其荧光强度,钙浓度随着神经元放电而上升和下降。通过成像单个神经元中荧光信号的波动,我们可以想象氯胺酮如何改变单个神经元的神经元活动模式。 “
当他们分析收集到的神经记录时,Cichon 和他的同事发现氯胺酮“改变”了小鼠大脑中的皮层活动。换句话说,之前非常活跃的神经元受到抑制,而之前沉默的神经元变得自发激活。
“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下,一些神经元处于活跃状态,而另一些则处于静止状态,”Cichon 解释道。“在氯胺酮的影响下,与之前的工作一致,我们发现大约相同比例的神经元是活跃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氯胺酮下活跃的神经元通常是沉默的。相反,通常活跃的神经元是被氯胺酮抑制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