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骨扫描研究确定了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患病率和结果
一项新研究确定,所有骨扫描患者中约有 3% 有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标记,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这项研究发表在《核医学杂志》上,是同类研究中首批确定心脏淀粉样变性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和结果的研究之一。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取代正常心脏组织的疾病,导致心脏变厚变硬。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症,最近的诊断进展和疾病意识导致心脏淀粉样变性病例数量增加。如果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治疗,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会更有效。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脏淀粉样变性会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
“接受骨闪烁扫描(核医学骨扫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高水平的心脏放射性示踪剂(称为 DPD)摄取作为偶然发现,这表明存在心脏淀粉样变性,”心脏病专家 Christian Nitsche 博士指出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培训和中级研究员。“在这项大规模研究中,我们试图根据骨骼扫描估计一般人群中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患病率,并调查相关结果。”
该研究共分析了来自 11,527 名受试者的 17,387 次扫描,包括心脏和非心脏转诊。所有患者均接受了 DPD 骨闪烁扫描,扫描结果由核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视觉评估将扫描分为 0 级(无 DPD 摄取)、1 级(低级 DPD 摄取)和 2/3 级(确认的心脏淀粉样变性)。
在所有受试者中,3.3% 的人有一定程度的 DPD 摄取(1.8% 的 1 级和 1.5% 的 2/3 级)。据报道,非心脏病患者的患病率为五分之一,心脏转诊患者的患病率为五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DPD 摄取的患病率显着增加,并且与年龄相关的合并症(例如动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肾功能受损)在 DPD 摄取的患者中也更为普遍。
在中位随访 6 年后,近 30% 的受试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亡占死亡率的 8.9%。此外,1.5% 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住院。与 0 级摄取的患者相比,2/3 级 DPD 摄取的患者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高 3.5 倍。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心脏病专家、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Andreas Kammerlander 表示:“面对更糟糕的结果并考虑到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新治疗方案的可用性,应该尽最大努力可靠地诊断 DPD 摄取。” “然后应将摄取 DPD 的患者转诊给心脏病学专家进行进一步评估,因为早期诊断可能会提供一个启动心脏淀粉样变性治疗的机会之窗。
Kammerlander 还谈到了未来自动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潜力。“鉴于具有高诊断准确性的新型示踪剂的出现,心脏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可能在未来完全无创地建立。在机器学习算法的帮助下,仅基于平面成像的心脏淀粉样变性的自动检测可能代表分子成像领域的另一个可能的里程碑。”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