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化石帮助我们了解过去12000年来亚洲生态系统的变化
通过使用一组独特的数据,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在过去1200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亚洲的植被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异质的。但在最近几千年中,由于全新世中晚期的人类活动,该大陆的植被逐渐变得更加均匀。
历史遗产影响当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动态。因此,了解生态系统的长期动态及其特性非常重要。
卑尔根大学 (UiB) 博士后研究员、研究论文“探索全新世期间亚洲孢粉学变化的时空模式” 的主要作者Kuber Prasad Bhatta对全新世期间的生态系统特性进行了广泛分析,过去 12 000 年,在亚洲。
“据我们所知,这项研究是亚洲首次在规模和范围方面开展此类研究,分析了全新世期间亚洲大陆植被的时空变化”,Bhatta 说。
在这篇论文中,由 Bhatta 领导的一组科学家正在使用 205 份花粉化石记录,通过总结花粉组合特性 (PAP),为过去的生态系统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通过使用在整个大陆收集的 205 份化石花粉记录的独特数据,根据花粉组合(植被或生态系统)的 8 种特性,如希尔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了亚洲植被的时空变化; Bhatta 说:
惊人的发现
除了 Bhatta 一直在研究的独特数据集之外,研究结果也很惊人。
“这项研究表明,全新世期间亚洲的植被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通常是异质的,这很可能是植被对该时期区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反应。然而,一般来说,时间模式成分的更替和变化意味着亚洲的植被在全新世期间可能已经逐渐变得同质化,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千年中,”Bhatta 说。
根据 Bhatta 和他的同事的说法,全新世中晚期的人类活动是亚洲植被更加均匀的主要原因。
“我们所做的研究结果是对大陆和全新世范围内主要环境变化的回应。这些系统性变化的原因指向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如农业扩张、森林砍伐、森林火灾等可能导致了时间上同质的植被组成”,Bhatta 说。
Bhatta 的论文是对 UiB 生物科学系“地球上的人类 - 对生物圈动力学 (HOPE) 长期影响”项目的贡献 。HOPE 项目由欧洲研究委员会高级基金资助,该项目的目标是解决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史前人类对生物圈及其动态的影响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