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生产成本)
关于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生产成本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2、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4、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5、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
6、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7、 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的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8、 生产成本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9、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0、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
11、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
12、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13、 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
14、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15、 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16、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7、 企业(房地产开发)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开发成本”科目。
18、 二、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19、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20、 三、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21、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22、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23、 定额制定。
24、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
25、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
26、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
27、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
28、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
29、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30、 2、标准化工作。
31、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
32、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33、 第一,计量标准化。
34、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
35、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36、 第二,价格标准化。
37、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
38、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39、 第三,质量标准化。
40、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
41、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42、 第四,数据标准化。
43、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44、 3、制度建设。
4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46、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
47、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48、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
49、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
50、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
51、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52、 (一)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53、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54、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55、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56、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57、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共同负担的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
58、 期(月)末,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对上述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分配,借记“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科目。
59、 应由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农产品各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如有尚未收获的农产品,还应当在已收获和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60、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农产品)。
61、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或尚未收获的农产品成本。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