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谁的诗(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是谁的诗)
关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谁的诗,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是谁的诗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5、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6、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7、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8、[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9、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10、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
1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2、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
13、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14、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
1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16、这几句词意味深长。
17、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18、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19、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
20、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21、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22、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
23、“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24、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
25、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
26、“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27、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28、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29、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30、”(〈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31、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32、 下阕,托梅寄志。
33、梅花,它开得最早。
34、“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35、是它迎来了春天。
36、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37、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
38、“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39、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40、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
41、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42、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
43、“妒”,则非草木能所有。
44、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45、 最后几句。
46、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7、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48、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
49、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50、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
51、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52、这是第四层。
53、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
54、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
55、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56、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57、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
58、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