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座结构(须弥座)
关于须弥座结构,须弥座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2、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3、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4、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
5、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
6、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
7、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
8、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
9、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
10、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11、 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12、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形式比较简单,雕饰不多。
13、从隋唐起使用渐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并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
14、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上下逐层外凸部分,称为叠涩,中间凹入部分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
15、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
16、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清式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等)----《中国建筑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