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琉球群岛发现了一种更大的底栖有孔虫新物种
有孔虫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单细胞生物。它们由碳酸钙制成的坚硬外壳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它们的化石揭示了许多有关地球历史的信息,包括过去的气候和环境。
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大型有孔虫物种,为琉球群岛珊瑚礁的生态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线索。
他们的发现详情于 2023 年 8 月 19 日发表在《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杂志上。
东北大学科学研究生院地球科学系教授 Yasufumi Iryu 表示:“15 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研究现代和化石珊瑚红藻以及相关的碳酸盐沉积物。” “几年前,我们决定研究渐新世(约3500万年前)带有瓷壳的大型有孔虫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动态。当时,海洋从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印度太平洋地区”。
大型底栖有孔虫是从温暖水域到热带水域的海洋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珊瑚礁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三种瓷壳大型有孔虫已知,它们在印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以及大西洋中部繁衍生息。
Iryu 与费拉拉大学、琉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罗马大学“La Sapienza”的同事一起研究了博物馆和大学研究机构存放的大量古生物学藏品。在一项分析中,他们从位于琉球群岛南部石垣岛和西表岛之间的石成泻湖的沉积物样本中出土了现代大型有孔虫标本。经过进一步检查,这些贝壳的形态特征与已知物种不同。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研究了细胞的结构特征,得出结论: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物种。
“我们将这个物种命名为 Borelis matsudai,”Iryu 解释道。这个名字的后半部分是向琉球大学的松田伸也教授致敬,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琉球群岛过去和现在的珊瑚礁。”印度太平洋西部,海洋生态学家将这个地区称为印度太平洋暖池。
黑潮的扩散路径表明,Borelis matsudai 可能至少自中更新世(约 77 万年前)起就出现在琉球群岛南部和中部。它代表了人口的一部分,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约 2800 万年前菲律宾广泛分布的渐新世祖先。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可能会进一步促进Borelis matsudai向尚未被发现的琉球群岛北部的迁徙。因此,石成泻湖标志着珊瑚礁内的底栖生物沿着黑潮扩散路线向北迁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理学里程碑。
展望未来,Iryu计划探索过去3500万年来大型底栖有孔虫(包括Borelis)的进化与海洋环境(海水温度、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之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