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高海拔青藏高原和低海拔长江流域之间的净辐射相当
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在塑造地球气候系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天气模式、气候变量和生态过程。尽管位于相似的纬度,青藏高原(TP)和长江流域(YRR)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气候带,引起了该领域的广泛关注。前者位于中国西部,海拔超过4000米,气候干旱;后者位于中国东部平原,气候湿润。尽管青藏高原和黄河流域一直是各自研究工作的主题,但在全面、直接比较其表面能量通量和其他陆地-大气相互作用成分方面存在潜在的研究空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观测,探讨了两个地区陆地-大气能量和水交换的异同。他们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上。
由于海拔较高、土壤干燥,青藏高原比黄河流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也反射回更多的太阳辐射。青藏高原年平均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分别是黄河流域的1.7和2.9倍。然而,尽管存在这种差异,两个区域之间的净辐射显示出最小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YRR的长波辐射值较大。
“老实说,这种现象让我们感到惊讶,”专门研究青藏高原陆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通讯作者、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马耀明教授说。“然而,青藏高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净辐射,中午和温暖季节加热加剧,但夜间和寒冷季节大幅降温。”
表面热通量的显着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小组在两个地区选择了相同的地表类型——草地——以及两种不同但典型的土地覆盖类型:青藏高原的高山荒漠和青藏高原的平原城市。研究发现,地表热通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状况,与高山沙漠和城市地区相比,这两个地区的草地表现出较高的潜热和较低的显热。
“土壤湿度是影响能量分布的关键因素,从而影响大气条件,”该论文的另一位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孙建宁教授补充道。
总体而言,本研究强调了不同气候背景下各种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独特特征。未来,该团队希望定量探索其他变量的贡献,例如反照率、鲍文比、粗糙度长度和土壤含水量。然而,解决总表面加热效率和能量非闭合的挑战需要根据多年的观测和土壤热通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